哈尔滨学校大全哈尔滨大学大全哈尔滨音乐学院

哈尔滨音乐学院

  • 地址:
  • 电话:
  • 邮编:150000
  • 网站:
点击查看“哈尔滨音乐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建院公示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审批设置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对申报设置的高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2015年9月10日哈尔滨音乐学院被列入专家考察高校名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哈尔滨音乐学院

外文名称:Harb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其他名称:哈音(简称)

所在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创立时间:2014年7月

所属:黑龙江省教育厅

学院简介

正在建设中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是黑龙江省目前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高等院校。学院依托中俄战略合作背景和哈尔滨音乐文化传统,秉持高位起点办学优势,明确精英式人才培养办学定位,打造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对俄合作办学特色,正在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中国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摇篮,以及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艺术交流新载体。

学院坐落在黑龙江省省会、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都”的冰城哈尔滨,位于美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市松北区丁香大道延长段东侧、学子路北侧,与哈尔滨文化新地标——哈尔滨大剧院遥相呼应。学院占地面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校园内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主教学楼、音乐厅、图书馆、实训楼等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兼具美感与实用功能,与音乐学院的文化特质相得益彰。

在哈尔滨组建一所独立设置的音乐高等院校,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人民几十年的梦想。2013年11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基于落实国家对俄战略、弘扬区域音乐历史文化传统、助推黑龙江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延边开发开放、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全局考虑,提出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建校基础,引进俄罗斯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组建哈尔滨音乐学院,就此拉开了哈尔滨音乐学院的筹建序幕。经过近一年的全面推进,目前学院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教学设施、合作办学、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各项筹建工作均已就绪,并开始全面进入过渡性招生培养阶段。

学科专业

为确保高起点建设优势,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哈尔滨音乐学院(在建)将以团队整体划拨的方式,设置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硕士(FMA)专业硕士点,从而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音乐院校。在此学科体系下,学院设置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3个本科专业,下设37个培养方向;设置音乐学系、作曲系、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7个本科教学单位;重点建设音乐与舞蹈学省级重点学科和音乐表演省级重点专业、省领军人才梯队,全面促进学科专业发展。

师资力量

为实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哈尔滨音乐学院(在建)按照结构优化、素质一流、中俄合璧的要求,本着“优选、引进、共享”的原则,按照专业教学需求,从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省内高校选调了一批优秀音乐师资,组建了一支德艺双馨、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第一批53名高水平选调教师已经落位,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13人、硕士32人,有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等留学经历的教师11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5%;教师中有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4名,黑龙江省六个一批理论人才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名,黑龙江省音协主席1名、副主席2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6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省级以上项目51项,获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二等奖、维尔维耶国际声乐比赛特别奖、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美声组金奖、全国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省教育厅、文化厅等奖项百余项。未来,学院专业教师总规模将达到120人左右,生师比控制在8:1以内。

办学条件

学院用于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后勤设施、网络建设等硬件建设的投入,达到全国音乐院校生均先进水平,尤其在乐器购置上,哈尔滨音乐学院(在建)将成为国内首个全施坦威钢琴学院。学院规划建设可容纳800人的音乐厅1间、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录音棚1间、琴房290多间、钢琴教室90多间,以及交响乐演奏厅、学术报告厅、歌剧排演厅、专家演奏厅、学生演奏厅、交响乐排练室、民乐团排练室、音乐剧排练室、形体训练室共9间,可以全口径满足师生各项教学、排练、演出需求。学院图书资料总值570万元,藏书总量将达到10万册。图书馆内将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黑龙江省音乐博物馆,实现资源共享。学院还将实现学生生活区免费网络全覆盖。

办学特色

为凸显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全方位对俄合作办学特色,哈尔滨音乐学院(在建)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等高水平院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确定了过渡性招生培养期间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为合作主体,推进建立中俄联合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教学计划等教学合作机制,力求在联合开展教学、科研、创作、演出等方面,逐步实施有深度、宽领域的中俄合作。目前,学院已选聘圣彼得堡音乐学院2名高水平专家任钢琴系、管弦系主任,共选聘8名俄方专家来学院任教,学院正式设置时选聘俄方专家人数将达到20人左右。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快系统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步伐,加强高质量招贤引智,发展短期留学生和进修生教育,推进教师赴俄培训进修,开展学生海外游学和实习,建立本科毕业生赴俄攻读研究生合作机制,建立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中俄联合培养机制,以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中俄合作与交流体系,提高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音乐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始终被赋予特殊的时代意义,《礼记·乐记》曰:“致乐治心”,《易经·象传》曰:“作乐崇德”,意为教化人深刻地感知音乐以陶冶内心,积极地传播音乐以弘扬道德。这亦可以看作是向当下怀揣音乐梦想的莘莘学子提出的艰巨责任,更是向今天传习音乐文化的为人师者赋予的崇高使命。作为一所肩负文化责任与使命的新兴院校,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在建)将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探求音乐艺术新知、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为宗旨,坚持高位起步、精英培养、特色发展,研习技艺、积淀内涵、砥砺德行,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成为“音乐之都”哈尔滨的代表符号,成为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合作的纽带和国家高水平音乐人才培养的基地。

专业设置

哈尔滨音乐学院依据国家关于艺术学科门类独立设置后学科专业划分的规定和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3个本科专业。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音乐与舞蹈学

● 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

● 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

● 本科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省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 省级重点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

学科设置

1.艺术学理论(代码为1301)

艺术学理论学科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是我省文科类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群中的牵头学科,并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主要研究各门类艺术现象,探寻艺术普遍规律,涵盖艺术原理、艺术史论、艺术教育、艺术管理、艺术跨学科研究等。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论知识扎实、具备较强学术能力,从事艺术教育、管理、交流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2.音乐与舞蹈学(代码为1302)

音乐与舞蹈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学科以黑龙江流域传统音乐文化、跨界族群音乐文化、中俄音乐交流、作曲理论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以龙江地域文化研究和中俄音乐交流与合作为特色,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理论、教学、创作、表演体系,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产出高水平研究创作成果。

专业及方向设置

1.音乐表演(代码为130201)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演唱、演奏以及独立研习和分析音乐作品等方面的能力,可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及研究工作的高水平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该专业下设美声、民歌、西洋管弦、民族管弦、钢琴、手风琴等6个方向。

各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于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

2.音乐学(代码为130202)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可在艺术院校、社会文艺团体、文艺科研机构和文化机关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评论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并未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该专业下设音乐学理论方向。

该专业设置于音乐学系。

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代码为130203)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曲和作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作曲和作曲技术、音乐分析方法、音乐创作以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讲授的基本能力,可在艺术院校、文艺团体、文艺科研机构等单位相关岗位工作的创作与研究人才。

该专业下设作曲、合唱指挥2个方向。

该专业设置于作曲系。

招生规模

哈尔滨音乐学院初步预计在校生规模为800人,其中本科生为650人、研究生100人、博士生30人、留学生20人。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