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校大全哈尔滨高中大全哈尔滨第三中学

哈尔滨第三中学

  •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415号
  • 电话:84306368
  • 邮编:150000
  • 网站:http://www.hrb3z.net/
  • 附近地标:铁路局,松花江,田地街
点击查看“哈尔滨第三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 校 简 介

具有八十年历史的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省级重点中学,是全国百所名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型教师。其中,特级教师 8名,高级教师110名,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5名,省级骨干教师14名,市级骨干教师66名。

学校目前拥有 92个教学班,约有3500多名学生。学校以分层次教育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近年来,学校的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省榜首,重点大学录取率在 95%左右,每年约有10%毕业生升入清华、北大。今天的三中已成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的排头兵,龙头学校。未来的三中将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学。

老校区概况

老校区坐落在哈尔滨市中心,位于南岗区奋斗路 415号,占地面积17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2千6百平方米,有古香古色的教学楼,装备精良的电教实验楼,功能齐全的艺体楼,典雅崭新的综合楼,造型别致的后勤楼,还有图书馆、蓝排球馆、体操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功能厅等。

群力校区

新校区概况

新校区位于哈双公路北段 1.5公里处、占地24万余平方米、投资2亿5千万人民币、建筑面积9万6千8佰平方米,新校区拥有29082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25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6050平方米学术交流中心、8750平方米食堂、9733平方米图书馆、4400平方米的游泳馆、11153平方米的艺体中心、2095平方米的锅炉房、522平方米的变电所 。

办学特色

校 训 : 敦品励学 严谨求是

校 风 : 文明有志 勤奋求实

教 风 : 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学 风 : 刻苦钻研 勇于探索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育人原则: 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主动活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指导思想: 以德育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教育原则: 坚持“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和“主动活泼、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

办学模式: 即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主体,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和教育科研为两翼”即“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

培养目标: 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合理、特长明显、身心健康、服务社会。

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即“四全三特”)。

办学思路: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 实现由教育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变;达到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现代化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目标(即“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一个目标”)

艺体概括

功能齐全的艺体楼,典雅崭新的综合楼,造型别致的后勤楼,还有图书馆、蓝排球馆、体操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功能厅等。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艺术特长生培养规划与计划

根据国家教委“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精神,根据哈尔滨市教委(208)号文件的要求,1994年以来中央领导又多次强调要加强大、中、小学的美育教育的指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几年来在校领导的积极配合下,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多年被市教委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多人被评为市区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为高等学校培养了近二百名艺术特长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素质教育,坚持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原则,把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制定如下培养艺术特长生规划及计划:

1. 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必要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由一名校级领导主管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的总体计划中。

2. 投入必要的经费,逐步配齐必需的教学设施、器材、服装等,建成功能齐备的音美教室、陶艺教室、天光画室、舞蹈排练厅、合唱排练厅、器乐排练厅、琴房等教学与活动场馆.保证课堂教学和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的训练和培养。

3.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及业务考核,不断提高音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4. 与有关部门配合,搞好重要节日文艺活动:

与学年配合搞好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做到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搞好每年一度纪念“12.9”高一学年合唱比赛,及评选“校园之星”的声乐比赛(设有艺术歌曲及通俗歌曲等项目)。与政教处、团委配合搞好“五.四”书画影作品展。艺术教研室建立了以特长生为骨干,其他有艺术爱好的学生为辅的艺术团,定期开展器乐比赛(包括键盘、西洋管弦、民族管弦)和舞蹈比赛,搞好每年的校园艺术节活动,作到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大、气氛浓、效果佳。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及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从中发现一批具有艺术爱好与特长的学生,为艺术团补充了新鲜血液及后备力量。

5. 指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定期给艺术特长生进行辅导。如:每周一次的声乐指导、每周两次的器乐排练、每周一次的舞蹈与形体训练、每晚一次的美术辅导等,使艺术特长生专业达到高校录取标准,使爱好艺术的学生受到专业的训练与提高。

6. 坚持校艺术团的常规训练,认真准备校内外的每一场演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和演出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开阔眼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

7. 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搞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坚持对艺术特长生的重点培养,争取为上级学校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校史长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成立于一九二三年十月,初名为中东铁路普育学校,由督办王景春创建,校址在南岗原莫斯科商场第二号房(现省博物馆内)。

一九二六年八月被东省特别区教育局接管,一九二七年改称“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一九二八年迁到现址。“九·一八”事变后,校址被日伪第四军管区霸占,第三中学并到道外区景阳街的“第二中学”,先后改名为“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第二中学”、“第三中学”、“滨江省立哈尔滨市第三国民高等学校”。一九四六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改名为“松江省立第二中学”。一九五四年三月,迁回现址,校名改为“哈尔滨市第二中学”。一九六四年校名恢复为“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五十年代中期,三中被定为市重点中学。“文革”期间,三中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得到迅速恢复。一九七八年被重新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以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管理三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哈尔滨市第 19 — 24 届劳模单位、国家级文明单位,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新世纪初哈三中迁入新校区,国内一流的教学设施,使具有 80 年历史的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旧貌换新颜。未来的三中,将是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学。

历任校长

王景春 张佩瑶 孙绍荣 颜廷超 李松涛 刘崇业 郭宪章 李泽民 滕健 沈果明 武敏 陈光敏 赵玉泉 孔玉范 赵文祥

领导关怀

  • 孙维本、韩桂芝、王佐书、程道喜等省市领导参加三中新校区奠基典礼
  • 原副省长王佐书为哈三中题词
  • 市政协主席程道喜为哈三中题词
  • 石永明局长和局领导成员一起敲定了三中的新校址
  • 省市领导光临三中新校区奠基典礼
  • 国家教委总督察柳斌、山东省政协主席周红星与哈三中领导合影
  • 原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李根深来哈三中视察
  • 天津市副市长钱其来哈三中视察
  • 国家教委体卫司司长朱丰诚来效检查指导工作
  •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影演员、表演艺术家于蓝来哈三中视察
  • 市教育局局长石永明陪同教育部电教办主任、中央电教馆馆长宋成栋到三中视察
  • 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程道喜为哈三中题词
  • 原省委副书记单容范到哈三中祝贺教师节
  • 原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与省教委领导来哈三中检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
  • 哈尔滨市市政府秘书长 市教育局局长石永明到三中指导工作
  • 原省市教委主任张慧芳、陈龙俊、苏林、刘树民、武敏等到哈三中视察
  • 原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司司长邢纯洁来哈三中视察
  • 市人大主任王人生陪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李传信教授来哈三中参观指导
  • 国家教委督导司督导柳斌来哈三中视察
  • 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启文在哈三中宏志班开学式上讲话
  • 刘东辉、程幼东等省市领导参观哈三中
  • 教育部总督察柳斌来哈三中为三中题词
  • 教育部总督察柳斌与孔玉范校长亲切交谈
  • 省市领导到哈三中视察
  • 刘东辉、董浩、欧阳吟、程幼东等省市领导与哈三中校领导合影

  • 近几年哈三中获得的主要荣誉

    1. 哈尔滨市19届――27届劳模单位

    2. 1991――2000年连续十年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

    3. 连年获省、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标兵

    4. 1993年,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国家教委、国家体委)

    5. 1994年,全国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

    6. 1996年,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省委、省政府)

    7. 1996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组部)

    8. 1998年,全国学生视力监测先进学校(国家教委、卫生部)

    9. 1998年,“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先进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

    10. 1999年,省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教委、省教育工会)

    11. 1999——2001年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学校(团中央)

    12. 1999年,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教育学会、省教科院)

    13. 2000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

    14. 2000年,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实验基地校(国家课题组、省课题组)

    15、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项目学校

    16、2002年12月第七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优秀参赛学校

    17、2002年全国文明单位(中央文明办)

    18、2001年6月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委)

    19、2001年4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文明办)

    20、2001年6月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省教育厅、省体育局)

    21、2001年9月“省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先进学校(省课题组)

    22、2002年省“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教育厅)

    23、2002年省教研先进集体(省教育学院)

    24、2002年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

    25、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

    育人成果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哈尔滨三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会考合格率始终保持在 100%,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之首,升入重点大学的比率由过去的80%上升到1999年的92%。

    几年来,校艺术团,校运动会、校美术组及各种兴趣小组都都开展了生动丰富的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培养个性、发挥特长创造优越的条件。校园艺术节,科技节,春季、秋季、冬季运动会及各类球类比赛,冰雕、书法、绘画比赛、微机竞赛等多项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发展的局面。

    学校已有近 500人在国家、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且每年都有数十名的艺术体育特长生被清华、北大等高校免试录取或降段录取。哈三中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实验基地,是黑龙江省中学生乒乓球基点校和田径基点校。学校还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丹麦、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经常互派师生进行访问与交流。

    1、1999年,国际奥林匹克生物竞赛金牌(张焱明同学);

    2、2000年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张子云)

    3、2001年8月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希望杯”乒乓球比赛男团第二名;

    4、2001年10月省中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团第一名、女团第二名;

    5、2002年省首届中小学生网页制作竞赛高中组团体一等奖;

    校友风采

    赵希正,男,辽宁辽阳人,生于 1942年2月。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发电厂电力网专业。曾任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调度通讯局副局长,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副总工程师、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党组书记、局长,东北电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东北电力总公司总经理,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1993年4月至1998年3月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1997年1月国务院任命为兼国家电力总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10月,中组部任命赵希正为国家电力公司党组副书记。

    腾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社会兼职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基本理论学科组成员、中国陶行知基金会常务理事、

    全国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和初中教育委员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顾问、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说课学会总顾问等。学术研究领域及主要成果有:《教育学基础知识问答》( 198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教育大辞典·教育学卷》(199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机会均等和提高教育质量》(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1993年、湖南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199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教育魂--从毛泽东教育思想到邓小平教育理论》(1998年,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魂--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教育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2000年,江西教育出版社)、《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199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获"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教材);《县的经济与教育的调查》(1987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农村教育的战略抉择》(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1998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研究,访问考察各地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每到一地必进学校策划咨询工作,每进学校必到教室听课,与教师一起评课,共同开展教育科研,跟校长、教师广交朋友。座右铭:向实践学习,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源泉。

    关志成 ,男,吉林图们人, 1944年11月生,1970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1984年分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87~1989在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进修。曾任清华大学高电压实验室主任、高电压教研室主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学报副主任编委,清华大学电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继续工程教育主任教席。 主要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其中“沿染污介质表面放电研究”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高压合成绝缘子”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成棒型悬式绝缘子”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 RTV防污闪憎水长效涂料”获国家首届电工新产品开发进步奖,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防污闪涂料应用技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供电设备状态维修与实践”获原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设备防污闪技术”获原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ZRF型阻尼式两用电容分压器”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管道绝缘接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HXS棒型悬式绝缘子的推广应用”获原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200余篇。1991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表彰。 已培养博士6名,之中2人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1人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在读博士生10名,已培养及在读硕士20余名。 研究方向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外,目前主要从事电工与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学科交叉领域问题的研究。有较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曾多次访问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乌克兰、新西兰、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韩国、印度、泰国等国家。曾任过多个国际会议主席或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孙玉玺

    赵为恒

    1950 年出生,长影导演, 1987 年至今共拍摄 10 部影片,其中《花翎飞盗》获第 2 届哈尔滨冰雪节电视艺术奖铜牌奖。《炮兵少校》获 1993 年广电部优秀故事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第 5 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艺术节银牌奖。电视剧作品《钻戒之鹰》、《未来的健将》、《紫丁香校园》等。

    杜宇新

    杜宇新同志生于 1953 年 12 月,黑龙江林口人, 1976 年 8 月入党, 1969 年 9 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法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 1969-1971 年任黑龙江省交通局汽车一队工人。 1971-1973 年任双鸭山市公安局刑警队刑警。 1973-1976 年在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 1976-1978 年任双鸭山市安帮公社干事。 1978-1982 年任双鸭山市委农工部副科长、科长。 1982-1984 年任省委农工部科长。 1984-1986 年任省委农工部办公室副主任。 1986-1987 年任尚志县委副书记。 1987-1989 年任省农委国企处、产业开发处处长。 1989-1991 年任省农委综合处处长。 1991-1995 年任省农委副主任。 1995-1999 年任大兴安岭地委书记,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1999 年 11 月 -12 月任省委常委。 1999 年 12 月起任省委常委、省委企业工作委员会书记。 1997 年 9 月当选为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徐国林

    1933 年 5 月出生。教授,研究生毕业。

    已发表论文 91 篇,被 sci 检索 3 篇,收入美国化学文摘( CA ) 14 篇。 出版专著七部,其中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2 部, “ 物理化学基本原理 ” 、 “ 黑龙江工业布局与环境保护 ” ,在省级出版社 5 部。 曾获国家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次。 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五次, 学科简介:主讲本科无机化学,放射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选修)。 主讲硕士生催化原理,有机催化理论、催化动力学。 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名师风采

    赵文祥,哈三中党总支书记,哈三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首届现代园丁奖,民进市委常委,黑龙江省青年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会员,哈尔滨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 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优秀教师。奥运会火炬手、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刘子远,副校长,化学特级教师,全国化学教学大赛评委,黑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特级教师评审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化学科高考评卷顾问,黑龙江省化学兼职教研员,哈尔滨市化学兼职教研员,省、市教学大赛评委,省、市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评委,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市政府、市教育局教育督导,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教学能手,哈尔滨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国家级骨干教师,黑龙江省骨干教师,哈尔滨市骨干教师。

    王明伟, 副校长,教育硕士,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副校长。 黑龙江省高中骨干教师岗位培训历史任课教师, 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

    韩晓峰,副校长,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市中学政治课兼职教研员。

    张祥洲,副校长,硕士学位,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高考评卷顾问,哈尔滨市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市兼职教研员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外籍教师

    学生一日常规

    一、进退校制度

    1.准时到校。迟到者须在教学楼大厅管理老师处签名登记,虚心接受教育。学校将通报批评迟到者,并扣所在班级量化考核分数。

    2.尊敬师长。见到老师和教职工要主动问好,服从管理。不讲礼貌或对师长态度不好者,按违反校规处理。

    3.穿戴整洁、注意仪表。发型和服装要符合中学生特点。不烫发、不染发,不留怪发型。男生不留长发,最长不可超过发迹两指处,不可头发立起来,不留长鬓角、刘海不可遮眼,不剃光头。不穿拖鞋、背心等进入除宿舍楼以外的任何区域。女生长发不得散发披肩、头发要梳扎整齐,短发不得过肩,刘海不得遮眼,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穿超短裙(最短在膝盖上两指)。学生在升旗等大型活动等时,必须穿校服。严禁在校服上涂抹乱画,校服如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不允许佩戴饰物(耳丁、耳环、戒指、项链、手链等)不许留长指甲、不染指甲。

    4.住宿生在进退校时,注意文明礼让,尊重、服从管理人员及保安的指挥,不可顶撞、辱骂管理及保安人员。

    二、早、间操、眼操制度

    1.听到铃声立即到操场整队集合。

    2.早、间操须做到,队伍整齐、安静,做操动作到位、有力,精神饱满,不讲话,不做其他小动作。

    3.早、间操时,除每班负责关灯、看守并打扫教室的两个同学外,一律到操场做操或跑步。经检查发现无故不做操者,按人次扣班级量化考核成绩。

    4.认真做眼保健操,做到动作准确到位。

    三、升、降国旗制度

    1.每星期一早晨,全体师生须参加升国旗仪式。出旗及升旗时,保持立正姿势,向国旗行注目礼,要严肃认真,不许讲话和做小动作,升旗后,集体唱国歌,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整齐。

    2.听国旗下讲话,要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

    3.须熟悉《国旗法》知识,牢记国歌歌词内容,懂得国旗、国徽的含义。

    4.升、降国旗由学校国旗班学生担任。

    四、自习制度

    1.按时上、下自习课。自习时间不得随意离开座位和教室。如果因请教老师或其他要事需离开教室者,须向值班教师、班长请假。

    2.自习课要保持教室安静,独立看书、做作业。

    3.请辅导老师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时,应先举手后发问。

    4.自习课严禁吃任何食物,不可看不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

    五、上课制度

    1.上课预备铃响后,应迅速进入教室,准备好上课用品,静候上课,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调动座位或离开座位。

    2.上下课应听班长口令,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和再见,待老师许可后方可坐下或下课。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3.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发问先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立正,声音响亮。上课不准随便说话,不准吃东西,不准做小动作,不准扇扇子,不准听录音机,不准看与本课无关的书刊、图片,不做其他学科作业。对老师讲课有意见,可在课后和老师面谈或向学校反映,不准当场顶撞老师。

    4.学校不提倡带手机。如果在上课及自习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接听手机,发现者一律没收处理。

    5.按时上好体育课,不准提前下课,上课时不准随意离开操场或体育场馆,保持操场干净、整洁。

    6.遇有外宾听课,上课前要鼓掌欢迎,下课后全体起立、鼓掌欢送。

    六、课间和课余活动“九不准”

    1.不准在教学区和校园内追逐、打闹、狂喊大叫;

    2.不准开捉弄人的玩笑;

    3.不经班主任或值班教师签发离校登记单不准出校门;

    4.不准玩耍危险物品,或把与学习无关、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物件带入校内;

    5.不准在教学楼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跳绳、球类、棋类等);

    6.不准边走边吃、随地乱扔杂物;

    7.不准午休时在教室大声喧哗;

    8.不准乱扔石头砖块、乱抛粉笔头;

    9.未经批准,不准带校外学生和闲杂人员进入学校。

    七、卫生制度

    1.坚持每日三扫。值日生必须认真打扫教室环境,课间休息要及时擦黑板,不准乱拍黑板刷,做到教室地面无纸屑、杂物,黑板无字迹,桌面及窗台无灰尘,墙角无垃圾,清洁用具放置有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整洁。每天放学前要倾倒垃圾。

    2.各班级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要求拖地板、擦门窗和日光灯,清除黑板板槽的粉笔灰、擦洗桌凳腿。要认真打扫班级包干的分担区。

    3.每个学生要养成自觉的卫生习惯,不得随地吐痰,不准乱倒剩饭菜。

    4.学校考试及活动中班级互相借用教室,坚持“谁用谁扫 ” 的原则,每天用后即扫,保持干净。

    5.学校政教处组织力量,坚持抽查和检查,进行评比。

    八、爱护公物制度

    1.各班设公物保管员。班级要制订公物保管制度或公约。要求把教室公物及桌凳分配到每个学生负责保管。

    2.不准在课桌及墙上涂写、刻画,不准用脚踢教室及厕所的门,不准用脚蹬墙,不准在教室推撞损坏桌凳及门窗,不准用清洁用具打闹。凡发现有损坏公物现象,应查明原因立即报告总务处进行维修,并根据情况进行赔偿及处理。

    3.早、间操等教室没人时应及时关灯,节约用电;洗手.洗碗.洗实验器皿后要关紧水龙头;放学后要关好门窗;离开教室到其它地点上课时要把门关好,以免教室内公共财产及同学财物失窃。

    4.学校的实验器材、体育用品、取暖设备、操场、花园、围栏、图书杂志、宣传画廊等不得随意损坏、撕毁和涂擦。借用的公物要及时归还,有遗失或损坏者,应予赔偿。

    5.要爱护绿化,不得到草坪内玩耍,不得采折花朵和攀爬树木。

    九、会风制度

    1.按时参加校、年级、班会,不得在开会时做作业、看书报或做其他与会议无关的事情,要精力集中,认真听讲。

    2.开会时要准时整队进场,按划定地点站好入座,开会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座位和早退。会议结束后,要听从指挥依次退场,不得争先恐后。

    3.看电影或看节目要做文明观众,不嬉笑玩闹,不吹口哨喝倒彩,不随意窜跑,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果核、杂物。要爱护和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

    十、校风制度

    1.不准抽烟、喝酒;不准赌博、打架;不准骂人、不准给老师和同学起绰号;不准看色情、凶杀、迷信的录相、书刊、图片;不准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准与社会上不良团伙来往;不准伙同他人滋扰学校;不准结成消极的小团伙。

    2.不准抄袭作业;不准考试、测验作弊;不准旷课、逃学、离家离校出走;不准说谎欺骗老师、家长;不准有意伤害或报复他人。

    3.不追求和攀比生活高消费;不搞聚餐;不学不唱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歌曲;不进营业性舞厅、酒吧、音乐茶座和电子游戏厅;不准早恋,不参与社会经商活动;要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荣誉,不失人格。

    4.住校生必须严格遵守《住校生管理制度》,学习生活应做到有序、安全、健康、卫生、守纪,若违反《制度》造成事故,学校没有责任,并且按规定给予相应处理。贵重物品及过多的现金不要带进学校,否则丢失学校不负责任。

    5.进餐厅不要拥挤。买饭菜时应依次排队,不要违纪搭带或插队。用餐时应注意桌面与地面卫生,饭菜适量,吃完不剩,少许剩饭倒入指定地方。用餐后将餐具送到餐具回收处。

    对外交流

    哈三中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普鲁斯中学、日本北海道国际高等情报学校、日本北海道旭川西高等学校、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一中学等结为友好学校,进行了互访,并与加纳、斯里兰卡、丹麦、新西兰、瑞典、美国等友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先后派5名英语教师、2名俄语教师分赴英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留学。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术交流中心简介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作为全国一流的中学,一直以来就与国内外众多院校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合作关系。为此,每年我校接待各种学习、参观、访问、会议等团体任务量巨大,尤其新校区投入使用以来,教育、教学环境有了巨大的改观,这样,来访人员成倍增加。其接待费用颇为可观。哈三中领导高瞻远瞩,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果断决定:成立“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术交流中心”!事实证明,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术交流中心的成立并投入使用是正确的,对哈三中与其他友好学校之间的经验学习、学术交流,对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术交流中心本着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宗旨,有效行使其窗口作用,其功能如下:

    1. 接待各种关于教育教学的学习、参观、访问等会议及团体;

    2. 外事咨询,协助办理各种外事手续;

    3. 外教及青年教师的住宿等。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术交流中心自2003年8月至今已经接待各种会议、团体40余个,人员3000余人,会议30余次。

    主要会议如下:

    1.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80周年校庆;(2003.9)

    2. 台湾地区中学校长访问团;(2003.9)

    3. 丹麦友好交流访问团;(2003.10)

    4. 黑龙江省中学校长会议;(2003.10)

    5. 哈尔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2003.9)

    6. 通辽希望集团参观团;(2003.12)

    7. 第二十届教改汇报课;(2003.12)

    8. 全国英语冬令营;(2003.12)

    9. 四校联考质量分析会;(2004.4)

    10. 东三省音乐教育交流会;(2004.5)

    11. 哈尔滨市学生运动会;(2004.5)

    12. 南岗区中学生运动会;(2004.5)

    13. 继红小学运动会;(2004.6)

    14. 全省首届中学生运动会;(2004.7)

    15. 全国中学生乒乓球比赛;(2004.8)

    16. 宏志班招生;(2004.5)

    17. 哈尔滨市教育局直属篮球比赛;(2004.9)

    18. 东北地区化学汇报课;(2004.10)

    19. 四校协作体第二届研讨会。(2004.11)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术交流中心设有客房58间(其中:套房14间,标间44间),可同时容纳110人;大小会议室4个;大堂吧,商场,健身房,活动室,24小时热水,宽带,有线电视及传真、票务等。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